《科技》iCHEF用大數據來幫餐廳改運
【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】iCHEF資廚與凱基銀(2837)KGI inside發表「iCHEF餐廳經營分析白皮書」,不僅運用大數據資料幫餐廳做經營預測,更藉由準確的經營資料降低餐廳與金融業之資訊落差,找出合理的風險與報酬管理,幫助小餐廳擴張開店、甚至外部投資等延伸需求,未來可望多方共同合作開發與餐飲資料相關的各種應用,讓小餐廳也能獲得更好的經營與成長可能。
2017年經濟部公布台灣餐飲業過去一年整體營業額高達4,394億元,不僅是連年新高,預計創業的年輕人更是前仆後繼進入餐飲紅海。但近5年來歇業店家早已破萬,去年收店比重更高達7.3%,以iCHEF累積服務超過3,000間餐廳為例,有註記歇業的餐廳達到260家,占將近1成。
透過iCHEF與凱基銀行團隊合作,對去識別化之營業數據運用AI演算法進行分析,從餐廳經營之重要變數如來客數、營業額、客單價、折扣及翻桌率等,比較歇業餐廳與正常營業餐廳差異,提供餐廳業者更具參考價值的知識經濟開店法則,甚至連歇業都能預測。
目前iCHEF主要用戶仍然在台北市是為大宗,其次是台中市與新北市,有71%的用戶餐廳成立在2010-2015年,顯示新開餐廳對於數據應用之重視相對較高,而幾年下來終止服務關係之用戶其中有 46%的用戶是屬於歇業或倒閉。iCHEF比較100間餐廳累計過去一年的營收資料,對比歇業與正常營業餐廳資料,其中又以月營收與來客數兩個經營指標最為重要,度過在新開業的蜜月期後,真正的關鍵在第九個月開始發生變化,歇業與正常營業餐廳的月營收與來客數皆在第九個月開始下滑,但正常營業餐廳往往會在困境中尋找到生存的方式,再次將月營收與來客數拉回進而能維持餐廳的良好狀態,反之歇業餐廳則每況愈下,而大多數歇業餐廳,每月服務人次低於2,000位客人,這將會影響餐廳經營的周轉效果。
新開業餐廳幾乎都會提供促銷折扣,每個月的折扣使用大多介於55-110次之間,而歇業與正常經營餐廳兩者不同的地方,則在於歇業店家折扣使用率幾乎都集中在新開店之前半年蜜月期,隨著月份增加折扣的使用率卻逐步下降,意味著店家營收越差就越無法給出好的折扣來吸引消費者;而正常營業餐廳整年給出之折扣則相對穩定,不僅掌握了熟客回店率,折扣使用次數也相當平均。
此外,雖然兩種餐廳之平均客單價在初期並未有太多差異,皆約為318-320元,但仔細從數據觀察可以發現後期兩者客單價差異逐步擴大,主因為歇業餐廳無法有效留住願意付錢熟客,經營上也無法有效提高客單價所致。再者,有些店雖然服務人次多營收卻不見成長,這是因為來店消費之客群,絕大部分比例還是個人或兩人用餐,歇業餐廳在結束營業前三個月,個人用餐數量竟不斷萎縮,而正常營業餐廳則穩定持平個人用餐,由此可見提高客單價的重要。
至於翻桌率與用餐時間,正常經營餐廳的翻桌率平均約維持在每天27.5次左右,僅在後期穩定營運後有稍微下滑趨勢,但由於後期已穩定提高平均客單價就能維持餐廳正常營運,可看出餐廳對來客數與客單價平衡已能高度掌握,故翻桌率也能控制在穩定的區間,但相對歇業餐廳之翻桌率卻只能維持在19.6次,客單價也無法提升,最終導致無法持續經營的狀況。
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指出,iCHEF每年協助處理店家的交易金額已快速成長到200億元,占整個餐飲市場產值的5%,iCHEF數據平台已成為台灣內容最豐富的餐飲資料庫。此次與凱基銀行合作透過科學化的數據分析,希望幫助餐廳業者少走些冤枉路,也藉此改善過去餐廳經營資料不透明,作為一個有力的第三方,建立小餐廳與銀行間的服務橋樑。更期望未來可以捕捉到更多有關於費用面的財務變數,讓現有的前端數據,未來可以與後端成本如材料成本、人事費與租金等做直接的鏈結,讓餐飲業的分析可以更加可靠。